第十九届世界经济史大会(WEHC)于2022年7月25日至29日在巴黎北郊孔多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城(Campus Condorcet)会议中心举行。由于疫情等原因,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。大会将讨论作为当代世界主要挑战之一的“资源”(resources)问题。大会将针对所有种类的资源展开讨论,即自然、物质、非物质和人类的工作与技能,其中包括水、空气、能源、食品、原材料、劳动力、资本、专利等。组委会欢迎传统经济史上的各种方法,包括社会史、城市和农村史、金融史或经济学、科学和技术、性别史、文化史等,并欢迎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,包括管理研究、人口学、地理学、环境学、人类学、社会学、社会心理学等。它还邀请了关于经济史方法、经济思想史或经济理论的小组讨论,以及对新的数据库和档案的讨论,对经济史新的出版成果的公开交流。
世界经济史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,是全球学者交流该学科研究思想、把握学术前沿的重要平台之一,展现出国际经济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及新的研究热点。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近代史所由马敏、魏文享、李培德教授带队,组织一个小组会议,由于疫情防控,小组以线上讨论展开。该组讨论主题为“Empire Spillover: The Non-official Network and Global Concern of China and Jap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: A Comparison”(帝国的溢出效应:十九世纪中日比较视野下的非官方网络和全球关注)。报告时间是为7月25日巴黎当地时间大会主题报告结束后的11:30-13:00,北京时间晚上6:30-8:00。
本组参与论文发表的有六名中日学者,从海关、财政、税收、宗教网络等多角度阐释近代中日参与国际事务的诸多面向:东洋文库研究部主任、东京大学教授滨下武志(Takeshi Hamashita)主要研究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中国海关的统计问题。关西大学木村正人(Masato Kimura)教授,则对涩泽荣一的商业网络进行了介绍。香港大学李培德教授亦发表有关赫德的最新研究成果。上海社科院徐琳副研究员对晚晴货币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。魏文享教授从长时段的角度,比较了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关税与国家财政问题。刘清华副教授从近代天主教组织在广州与澳门设置的“账房”出发,讨论了天主教的传教与物质经济网络。本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,不少学者通过网络给予积极的回应,使得小组讨论延迟半个多小时才结束。
经济史是研究所一直着力推进的研究领域之一,以马敏、朱英、彭南生等为代表的经济史研究团队不仅继续致力于商会史、工业史、经济政策的研究,而且重视史料发掘、方法转换与学科交叉,在博览会史、工商税收、工业文化、宗教经济等多个主题取得新的进展。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,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沟通,进一步促进研究所在经济史领域的研究创新。随着不少新主题的陆续展开,相信会继续受到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同仁的关注和支持。
撰稿:刘清华
审阅:魏文享